国土资源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使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严峻,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国土资源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与土地和矿产管理、开发利用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由于目前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矿产资源成了紧俏“商品”,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致使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取得土地、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并能得到及时地办理各种审批、确认、许可手续等,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对有审批权限的负责人或具体经办人发起“进攻”。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甚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国土资源腐败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呈现出易发多发态势,国土局长也成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之首。 从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规划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案到江西国土资源系统的“腐败群案”和最近被查处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原总编辑和巡视员刘充洲违法违纪案。这些案件的发生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同时也提醒国土资源部门对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国土资源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注重谨小慎微,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祸患常积于忽微。”在现实生活中,国土资源人处在腐蚀与反腐蚀考验的最前沿,能不能防微杜渐,做到一尘不染,是检验这支队伍是否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试金石,也是加强人格修炼的基本途径。 “人生贵善始”,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握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国土资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土资源领域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为阶下囚,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些腐败分子总会在狱中忏悔到:“万事都有初。职务犯罪行为一旦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第一次就是关隘,就是‘缺口’。没能很好地守住‘初’字,被‘初恶’所误,导致终身悔恨。” 另外,还要防止小恶积大恶。现在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也会宽容、原谅;还有的人甚至错误认为他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使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因此,国土资源人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处事的最高原则,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决不做对不起党组织教育培养、对不起家人殷切期望、对不起自己政治生命的事。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就会“积小善而成大德”,“拒腐蚀永不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把各种邪欲恶念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清心节欲,端正人生理想信念 人吃五谷杂粮,人人有欲望,求之不为过,但要节制非份的欲望。一些人之所以在权、钱、色这些方面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困,为欲所累。国土资源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记感恩之情,常思饮水之源,大家吃的是纳税人的钱,得到的是各级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没有理由不知足,没有理由去贪蝇头小利,更没有理由不尽心竭力工作。党和人民群众培育了国土资源人,大家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从不正之道多得一分钱,只能在心理上多增加一份负担,在心灵上受一次腐蚀。以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家庭幸福为代价,把已经得到的钱和已经用钱换来的幸福一起赔进去,最终失去自由。 翻开那些贪官的经历,再一次证明了“玩火者必自焚”这条千古不变的真理,对国土资源人有很好的警示作用,高官的权力大,贪的额度大,那是犯罪。对于国土资源部门一个小小的干部,哪怕是个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来讲,只要有5000元的问题,一样是犯罪。每个国土资源人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小失大,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带来终生之悔。必须时常把党的政策视为生命线以自恃、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以自醒、把廉洁自律规定视为警戒线以自律。在金钱、美色面前,要节欲守操、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份之念、常修为官之德。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要时刻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思想、能力,要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家庭、还要对得起自己。 同时,国土资源人在交朋结友时也要慎之又慎。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善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的首选对象。因为有些“朋友”就是盯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他们根据“猎物”的嗜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设置陷阱。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说国土资源人不能同大款、老板打交道,问题是大家在接触时决不能丢掉党性、淡忘廉洁、丧失原则、出卖人格。因此,要善于交益友、诤友,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圈、社交圈。 三、注重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使权力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上贪则下脏,上廉则下洁、上行则下效。”这些经典古训,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做官以廉为先、以公为首的核心要义。国土资源部门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土资源人的一言一行必然受到周围无数双眼睛的关注,能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是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重要标志。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而要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效力。这是一个需要每一个国土资源人时刻面对并给出正确答案的重大命题。 许多典型案例说明,一个领导干部成功的巅峰和失落的低谷有时候仅一步之遥。一个人从初出茅庐的青年历经磨炼,奋斗到走上受人尊重的重要领导岗位,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而由位高权重的人生巅峰陡然跌落谷底常常缘于一念之差。令人深思的是有些腐败分子直到走进高墙后才醒悟自己以权谋私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这些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只有身陷囹圄之后才有最深切的体会。因此,国土资源人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有如履薄水、如临深渊的惧怕心理,时时牢记自己的天职是为民谋利,一旦以权谋私,定会为日后栽下祸根,甚至自掘陷阱。 现在有的同志总想谋个一官半职,这都是对的,人生总是要有渴望、有追求。但也要“身在其位,必谋其政”,如果没有能力、没有本事、没有素质,那就会跟不上形势,不能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谈何执政为民呢?因此,必须认真解决好“掌权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当官图什么”的问题,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论得意时还是失落时,无论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要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的警世名言,以一身凛然正气顶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和诱惑。“金钱买不回日夜向往的自由,买不回悄然流逝的青春,买不回亲人久违的欢笑,更买不回内心的安宁。”谨慎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千万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 四、注重自查自省,主动虚心接受监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不论从政时间多长,理论水平多高,工作经验多丰富,判断错综复杂的问题、处理头绪繁多的事情千虑难免有一失。 (一)警钟常鸣,防微杜渐。人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人行船,渡过了无数个激流险滩、隐石暗礁,却在开阔平坦的水面沉舟翻船。究其原因,是他们在险境、恶境之中谨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顺境、佳境之中怠心懈志,忘乎所以。因此,愈是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见喜忘忧,自松其绑,而只能履平防险、浅水深防。为此,一要“无病早防”。国土资源人要防止“香风”熏气、“毒气”浸身,就必须“见危于无形,防祸于未萌”,不间断地学习改造,增强思想意识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二要“人病我防”。搞好廉洁自律,既要“见贤思齐”,向德性高尚的先进人物学习,又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从犯错误或犯罪者身上吸收反面的教训,引为鉴戒,省己律身。三要“小病大防”。见微知著,小病大防,这是古今志士仁人修身养性终成大器的共同经验。四要深入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长期足不出户,端坐机关,或者深陷于文山会海,热衷于迎来送往,就可能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听群众在想什么、议什么、盼什么。只有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推心置腹,才能真正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项工作中。 (二)正视不足,及时改进。对于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善于做深刻的自我批评,而且要像外科大夫一样,毫不留情地对自己缺点和错误做大手术,忍受暂时的“短痛”;“言能听,道乃进”。国土资源人要勇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批评,不但对上级的批评要听得进,更重要的是对同事或下级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要诚心面对、从谏如流、闻过则改。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翻船落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意孤行,听不进逆耳忠言,刚愎自用、闭目塞听、偏听偏信,主观上有意逃避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毋容置疑,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既是一种警戒,又似一面镜子,对防止道德失节、决定失误、行为失控,有百利无一害,千金难求。国土资源人要把能不能够、愿不愿意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为思想修炼的一项基本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态度,通过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批评,适时校正人生的坐标,防止执迷不悟、误入歧途。 (三)善始善终,始终如一。“摩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善终。它告诉人们许多事情有好的开始容易,但坚持到底就难了。搞好廉洁自律,善始不易,善终更难。要做到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就要注意“三防”:一要防止灰暗心理的滋生。从一些干部由红变黑的蜕变过程中来看,堕落无不起始于心理的失落、失衡、失制。其一是吃亏、补偿心理。他们盲目地同大款、大腕攀比,同强占狂贪的暴富者攀比,因而攀出了“羞涩”感,比出了“吃亏”感,继而攀出了补偿心理,企图通过勤“捞”来弥补“损失”。其二是及时行乐心理。在酒绿灯红面前,一些同志心花、头晕、目眩,对奢糜的生活由向往到痴迷,热衷于进赌场、泡歌厅、“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其三是侥幸,冒险心理。他们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或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不惜赌上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来个狮子大张口,赔进了自己的晚节。二是要防止心力的懈怠。人生的历程,有如流水中行船,山丘中跋涉,心志要专一,心力要坚毅,如果松懈怠忽,随波逐流,就难逃触礁翻船、失足落崖的厄运。抱心力懈怠心态的人,或者认为“随大流”保险,法不责众,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或者认为“随大流”有利,既能吃上肉又不沾腥。而实际上,同流必然合污,合污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处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是心力懈怠的又一个突出表现。有的领导干部临近退职、退休之时,不是留恋工作,而是迷恋权力;不是重晚节,而是重晚利,利用即将离手的权力之柄,拼命地为自己贪钱敛财,以图富度晚年,享受余生,却栽在最后一站再也起不来了。三要防止革命意志衰退。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且莫人老了,功高了,位尊了,背上各种包袱,作茧自缚,自毁其身。“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慎终如初少败事”。每个国土资源人都要自觉放下资深的包袱、功高的包袱、位尊的包袱,慎始敬终,为自己的将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湖南省隆回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纪检组长贺润仁) |
|